救死扶伤,医科圣手
收治患者后,我院神经内科联合神经外科等多学科团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精准的分析判断,并结合以往的经验为其制定了合适的保守治疗方案。患者病情逐渐稳定、缓解,经过17天精心的治疗顺利出院。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出院两周后复诊时,这位曾命悬一线的患者几乎未遗留任何明显后遗症!复诊当日,重获新生的患者及家属热泪盈眶,将一面写有“救死扶伤,医科圣手”的锦旗庄重献予神经内科医护团队,以谢救治之恩。
生死抉择,信任托付
该患者发病之初,外院急诊影像检查明确显示:脑干(生命中枢)及双侧小脑半球大面积梗死伴严重水肿。基于常规救治原则,外院急诊医生评估后强烈要求患者“立即接受开通血管手术”,认为这是挽救生命的唯一希望。 然而,患者及家属在巨大的恐慌中,基于对我院神经专科实力的高度信任,做出了一个看似“冒险”的决定:拒绝外院的手术建议,紧急转入我院!
颠覆判断,一锤定音
患者抵达我院时,已处于生死边缘。面对外院“立即手术”结论,我院神经内科团队承受着巨大压力,没有盲从,而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专业素养,对病情进行了更为深入、全面的评估。影像学再次证实了:脑干+双侧小脑广泛梗死。团队深知,此处病变犹如“生命雷区”——脑干为呼吸心跳血压生命中枢,双侧小脑水肿随时引发致命枕骨大孔疝(死亡率近100%),此时若强行手术开通血管,极可能引发灾难性再灌注损伤,加剧水肿,诱发脑疝加速死亡!
医护团队火速启动的MDT(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紧急会诊,随后得出了颠覆性的结论:此病例采取常规的血管内治疗手术可能火上浇油,最好的方案是采取一套极其精细、积极稳妥、风险极高的保守治疗方案。这一基于对病理深刻理解和丰富重症经验的关键性颠覆决策,为患者守住了最后的希望。
如履薄冰,守护生命
保守治疗之路,步步惊心,不容毫厘之差。脑干及双侧小脑病变,使患者成为肺炎、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火药桶”。医护人员神经紧绷:任何一次咳嗽或呕吐,都可能瞬间引爆“枕骨大孔疝”这枚“炸弹”,导致猝死。
神经内科医护团队化身生命的“终极守夜人”,24小时不间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神经功能,精准调控颅内压、血压及内环境,严防死守感染与出血,以近乎苛刻的“零容错”管理,于无声处化解了无数次迫在眉睫的致命危机。
“圣手”回春,奇迹诞生
在团队不舍昼夜、倾尽心血的守护下,在科学康复的助力下,这位深陷“脑干+双小脑”梗死绝境、曾被外院判定需即刻手术的患者,竟奇迹般地挣脱了死神的枷锁。脑水肿消退,神经功能日渐恢复。经过17天艰苦卓绝的战斗,患者成功脱险,达到出院标准,创造了生命的伟大奇迹!
锦旗为证,仁心永铭
近日,患者精神抖擞、步履稳健地返院复诊。神经系统检查功能恢复近乎完美,几无后遗症痕迹!“当初拒绝手术选择转院,是我最正确的决定!是你们这些真正的‘医科圣手’,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我从鬼门关抢了回来!”患者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激动之情难以自抑,话语中充满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无尽感激。那面金光熠熠的“救死扶伤,医科圣手”锦旗,承载着患者全家的至高敬意,不仅是对我院团队力排众议、精准施治、日夜守护最佳注脚,更是对“信任所托,生命相佑”医患情深的动人诠释。接过锦旗的医护人员,心中涌动着无与伦比的职业自豪与温暖。
该案例是现代医学精准化、个体化治疗的成果。它彰显了我院神经学科团队敢于在生死关头做出打破常规治疗的非凡魄力、丰厚专业底蕴、以及“生命至上,不放弃任何希望”的坚定信念。我们将永葆初心,勇担使命,以更精湛的医术和更温暖的仁心,继续为守护生命的光亮而砥砺前行!
链接:突发中风的八大预警
以下8大“预警信号”能强烈提示家中老人是否出现脑中风;也可以作为在路上行走的老人是否出现中风的判断依据。
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嘴角歪斜
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双眼向一侧凝视
5.一侧或双侧视力丧失或模糊
6.眩晕伴呕吐
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意识障碍或抽搐
来源:神经内科
初审:王媛
审核:陈燕
审发:庄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