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意外,打破了刘奶奶平静的生活。76岁的她不慎跌倒,导致左侧股骨颈骨折,突如其来的伤痛让她和家人陷入焦虑。然而,从广西到广州,跨越9小时的奔波,再到入院次日成功完成手术,这一路,凝聚着医疗团队的精湛医术与温暖守护,谱写了一曲生命救援的赞歌。
事发当天,刘奶奶在家中行走时不慎摔倒,左髋部着地后,剧烈的疼痛让她无法起身。家人紧急将她送往当地医院,经检查确诊为左侧股骨颈骨折。考虑到刘奶奶年事已高,既往有脑梗和房颤等病史,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为寻求更专业的治疗,家人在多方打听后,决定联系我院骨一科进行治疗。
术前影像
经过9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刘奶奶终于抵达我院。早已等候在病房的骨一科医护团队立即展开工作,快速完成检查、评估等一系列流程。在详细了解刘奶奶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后,骨科、麻醉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专家再次进行会诊,针对她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等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心内科专家对刘奶奶的心脏功能和基础疾病进行了全面评估,详细分析了手术可能对心血管系统带来的影响,提出术中术后心脏监测与用药的关键要点;麻醉科专家结合刘奶奶的年龄、病史,就麻醉方式的选择、麻醉风险的控制展开深入探讨,确保既能满足手术需求,又能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神经内科专家则针对刘奶奶的脑梗病史,评估了手术应激可能引发脑血管意外的风险,给出预防和应对措施。
最终,骨一科李晓初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对刘奶奶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评估,鉴于她脑梗病史导致的左下肢肌力差,以及左下肢严重骨质疏松,若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术后恢复难度大且并发症风险高。经过反复研讨与分析,李晓初最终决定为刘奶奶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采用DAA(直接前方入路)。DAA入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对刘奶奶身体的损伤,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
入院第二天,刘奶奶被推进手术室。手术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小心翼翼地为刘奶奶进行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麻醉医生全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经过紧张有序的操作,手术顺利完成,刘奶奶被安全送回病房。
术中影像
术中李晓初正在检查髋关节稳定性
术后,护理团队及康复团队对刘奶奶进行精心照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指导她进行康复训练。在医护人员的悉心呵护下,刘奶奶的疼痛逐渐减轻,身体也在一天天好转。
此次救治,不仅彰显了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实力以及老年髋部骨折绿色通道应用的必要性,更体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从广西到广州,跨越的不仅是距离,更是对生命的执着与坚守。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承 “以患者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科普时间:
DAA入路即直接前方入路,是目前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备受关注的微创技术。在传统髋关节置换手术里,医生往往需要切开较大面积的皮肤和深层肌肉组织,切口长度通常在15-20厘米左右,不仅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患者也常面临较长时间的疼痛和康复期。而DAA入路另辟蹊径,利用人体前方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之间天然存在的肌间隙,无需切断任何主要肌肉和肌腱,就能直达髋关节。这使得手术切口可缩小至8-10厘米,术中出血量平均减少30%-40%,极大降低了对患者身体的创伤。
手术操作过程中,借助特殊的手术器械和精准的操作手法,医生能够在不破坏肌肉完整性的情况下,清晰地暴露髋关节,完成假体的精准安装。这种方式不仅让手术视野更加直观,还能让医生在安装假体时,更精确地调整角度和位置,有效降低术后假体脱位的风险。据临床数据统计,采用DAA入路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率可低至0.5%-1%,远低于传统手术方式的3%-5%。
在术后恢复方面,DAA入路的优势更为显著。由于对肌肉和组织的损伤小,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许多患者在术后6-8小时就能尝试在助行器辅助下站立,24-48小时内即可开始短距离行走。相比之下,传统手术患者可能需要卧床3-5天才能进行类似的活动。同时,凭借创伤小的特点,DAA入路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缩短2-3天,康复周期也能减少30%-50%,能更快回归正常生活。
除了像刘奶奶这样高龄且伴有复杂基础疾病的患者适合DAA入路,对于年轻的髋关节疾病患者,该技术也能帮助他们更快恢复运动能力,减少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等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DAA入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为越来越多髋关节疾病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治疗体验和康复效果。
来源:骨一科
初审:王媛
审核:陈燕
审发:庄文斌